2007年8月2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让奥运成文明新起点
陈家兴

  奥运会日渐临近,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渐浓。
  从交通管制预演,到小广告的清除;从窗口行业的培训,到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;从号召戒掉“京骂”,到对随地吐痰者进行处罚,等等。人们莫不感受到:“迎奥运,讲文明,树新风”正在点点滴滴付诸实践。
  可以想见,明年的奥运会,文明的环境与良好的秩序必将迎来世人的赞叹,当代中国的文明形象与崭新风貌也会赢得世界的瞩目。但是,人们更期待文明与新风不会随奥运会结束而逝去,而是永远地在中华大地扎下根来。
  期待有时反映的是一种忧虑。当下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,多是在迎奥运的主题之下展开。许多关于文明新风的实际行动,也是针对奥运会的。这样的集中创建,确实有一定的针对性,也有快速明显的成效。但在欣喜风尚之变的同时,也让人产生忧虑:这样得来的文明和新风,是否能继承下来保持下去?
  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。在不少地方,为迎接环境检查,争创文明卫生城市,总是全民动员,搞大扫除,清理街道,去蝇灭鼠等。最近还有城市搞奖励,灭一只苍蝇奖几毛钱。检查时轰轰烈烈,可是匾牌一挂,又很快恢复了过去的模样。
  陈风陋习的改变,文明新风的养成,有一个过程,也需要借助一些大事件和活动来推动,但不能把这些事件和活动当成最终目的。我们迎奥运、讲文明、树新风,不是为了要面子、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,也不仅是为了在奥运期间表现文明、展现新风,而是要通过迎接奥运会,在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改掉陋习,种下文明与新风的种子,从而呈现我们原生态的、可持续的新形象、新风貌。
  奥运会是我们讲文明的重要契机,却不能成为讲文明的终点。